努力让市域成为矛盾纠纷“终结地”
——许昌两级法院深化“三零”创建工作综述
平安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来,许昌两级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重要指示,坚持发扬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三零”创建、“四治融合”贯穿司法职能全过程,推动法院定分止争职能向引导端和疏导端用力,力促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终结在市域,以基层基础稳固服务保障许昌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高质量建设。今年上半年,许昌市万人成讼率56.34件/万人,指标优质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抓前端 治未病
汇聚多元解纷合力
面对收案数持续攀升,人案矛盾突出的问题,许昌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在源头预防调处矛盾纠纷中的“前哨”“堡垒”作用,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依托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主动向党委汇报,将诉源治理、无讼村庄(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平安许昌建设考核一体推进,实现诉源治理工作由“法院主推”转为“党委主抓”。
紧盯涉情感、涉家庭、涉邻里关系、涉债权债务等矛盾易激化的案件类型,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严格执行“月报告”制度。每季度向市委政法委报送万人成讼率和高发案件类型,倒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促进乡镇、综治中心、法院联调联治联动,形成优势互补、专群结合、融合发力的多元共治格局,合力降低辖区矛盾纠纷发生率和成讼率。今年上半年,许昌市万人成讼率56.34件/万人,指标优质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许昌市中院法官走访辖区群众,精准服务“三农”。
既要主动创稳,也要源头维稳、制度建稳。
许昌两级法院成立了由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志刚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诉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班主抓该项工作,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关于基层人民法院与基层组织开展对接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建立许昌市涉企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试行)》等一批制度文件,为诉源治理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织好“一张网”,惠及“千万家”。
诉源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作,绝不是“法院一家的事”,以法院“一家之力”也无法完成。许昌两级法院坚持把能动司法理念贯穿到诉源治理工作的全过程,积极健全诉讼与非诉衔接机制,建立“法院 工会”“法院 商会”“法院 律师”“法院 人民调解”等多种形式的诉前调解模式,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司法保障”一站式多元“解纷网”,实现由法院“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的彻底转变。截至2023年8月,许昌市两级法院共对接各类专业化调解组织185家,入册调解员578名。2022年至今,全市法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纠纷65797件,成功化解纠纷34446件,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终结在诉前、和解在线上。
今年5月底,时值麦收时节,遇到连续阴雨天。许昌市建安区种粮大户贾某与某粮油公司签订了500吨小麦烘干协议,因协议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矛盾,诉至建安区人民法院。建安区法院诉调中心的立案法官和调解员,仅用一天半时间就将这起案件以调解方式妥善解决,既保住了小麦不遭受损毁,又使矛盾纠纷在基层顺利化解。
▲建安区法院五女店法庭法官到田间地头调查案情。
今年8月份,许昌市诉源治理工作推进会在建安区人民法院召开,会议对建安区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经验进行推广。该院设立诉源治理暨一站式多元化解中心,将“1 3 5 x”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融入区诉源治理、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目前,建安区区、乡、村三级诉调网与诉源治理网“两网合一”,融合发展,拥有信访、金融、道交、劳动等专业纠纷处理中心7个、乡镇级诉调对接工作站18个,村级诉调对接工作室353个,全部实现调解员、指导员、联络员“三员组合”,并建立了稳固的诉调对接机制和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搭平台 织网格
释放基层治理活力
“这个平台真管用,问题在家门口就解决了!”今年5月份,在许昌市魏都区灞陵街道吴庄社区“红帆船”驿站,居民老杜拿到了经法院司法确认过的调解协议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当天,经多方联动,老杜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纠纷通过线上视频调解得到了妥善解决。老杜所说的平台是“红帆船”诉源治理智慧平台,由魏都区法院主导搭建,今年2月份上线试运行。与该平台同时启用的还有魏都区法院“红帆船”诉源治理智慧中心和两个设在社区的“红帆船”驿站。
“红帆船”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互联互通,纠纷调解成功的,调解协议可以一键生成,需要司法确认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在线提出申请;调解不成需要立案的,可以线上立案,让群众“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在驿站,法院配备了集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红帆船”红色治理智慧平台于一身的一体化终端,外加1名专职调解员。通过该平台,调解员可以与纠纷当事人视频连线,也可邀请法院或其他基层治理单位、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参与、指导调解。此外,平台通过对纠纷类型、数量、占比等主要信息进行分析,自动生成数据图,引导诉源治理工作精准发力。针对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魏都区法院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并通过开展巡回审判、法治宣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发生。
诉调对接的“调”进一步向前延伸,像这样的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在许昌两级法院已经成为常态。
法院通过吸纳社区网格员为调解员、在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特邀调解员驻法庭调解等方式,构建了“1 n”联动调解格局。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全市法院在基层组织设立调解站45个,实质对接基层调解组织502个,开展调解员培训96次,参训调解员2920人次,参与预防化解矛盾纠纷3206次,诉前化解、调解成功率达96.95%。
▲魏都区法院东城法庭的“社区法官”走进社区普法。
“吴老师不怕麻烦,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烦,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将这起棘手的离婚案件完美结案……”近日,许昌市魏都区法院专职人民调解员吴海燕顺利化解一起离婚纠纷案件,收到一封来自当事人田某代理律师的感谢信,信中感谢她快速高效地解决了田某的婚姻纠纷,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在魏都区法院,提起吴海燕,没有人不竖大拇指,她自2020年8月从事诉前调解工作以来接手了2915起案件,调解率达54%。像吴海燕这样的“无袍法官”调解员在矛盾化解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许昌两级法院借助基层网格“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基层网格的有机结合,推行“人民调解 网格”模式,实现“矛调信息网上走,矛盾纠纷网格调”,形成“网格吹哨、法官报到”的解纷模式。
在该模式下,人民调解员采取“滚动式”“拉网式”“过滤式”排查方式,将定期排查、重大节日和重要节点重点排查、敏感时期和重大活动超前排查,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调解。发现隐患后,人民调解员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逐件核实,建立台账,明确调处措施和化解期限,确保哪里有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推动基层矛盾纠纷一次性实质化解,延伸司法触角至“最后一公里”。
小法庭 大作为
激发社会治理动力
诉源治理是人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许昌两级法院注重发挥人民法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独特优势,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司法服务网络,着力打造就地解纷、源头治理、平安建设的“三大支点”。
“走,看法院开庭去!”近日,禹州市法院顺店法庭又一次将法庭搬到基层,巡回审判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当地村民听说法院来开庭,纷纷前去旁听。
82岁的姜某是独居老人,因赡养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起诉5名子女。顺店法庭受理该案件后,决定在姜某所在村部开展巡回审判。庭审中,顺店法庭庭长郭晓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基层调解组织人员、村干部一道,分头对姜某及子女进行调解。经过近3个小时的庭审,姜某与5名子女就赡养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郭晓玉介绍,除了老百姓的家长里短,顺店法庭办理的案件还包括一部分涉企案件。顺店、浅井两镇铸造、刺绣企业较多,且历史悠久,带动周边火龙、花石、方山等乡镇开办了不少铸造、刺绣企业,产业集中连片情况突出。近年来,该地涉及铸造、刺绣行业的纠纷日渐增多。为做好诉源治理,顺店法庭深入走访辖区铸造、刺绣企业,了解企业运行中涉及的法律难点、痛点,认真分析研判,妥善审理涉企案件,助力当地营商环境优化。
“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省法院先进集体”、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工作先进集体……这些荣誉,都属于襄城县人民法院城关法庭。
城关法庭位于襄城县建设路中段,辖城关、库庄两个主城区,常住人口11万余人。在某城中村改造小区,近年来物业纠纷诉讼达39件。此类案件涉及面广、对象多,处理不好容易激化矛盾,引起群体纠纷,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面对这种情况,襄城县法院城关法庭采用诉源治理、多元解纷的方式解决矛盾,协调社区齐发力,通过细致解答和耐心疏导,梳理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隔阂,拉近了双方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业主当场结清拖欠的物业费,物业也表示努力服务好小区业主,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一桩桩物业纠纷圆满化解,有效促进了县域物业管理市场良性运作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受害人医疗费花费80000元还造成八级伤残,肇事者系建档立卡困难户。城关法庭法官接到该案后没有一判了之,第一时间安排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常来法进行调解,常来法与当地村委会等基层解纷力量对接,促成双方亲属主动参与到调解中,动员所在村委启动救助程序并发动党员干部捐款。经过反复沟通协调,各方成功达成调解协议,该案得以圆满解决。
自2018年起,城关法庭开始试行专业化审判模式,负责审理全县范围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并成立襄城县道交一体化处理中心,“一站式”服务处理交通事故纠纷。自成立以来,襄城县道交一体化处理中心共受理非诉纠纷3170件,调成率48.51%;诉中调解案件1018件,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5.63%。
▲襄城县法院城关法庭给辖区调解员培训法律知识。
为提高诉源治理工作效率,许昌市中院指导基层法院设立民商事案件速裁团队,持续深化各类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坚持以“分”为基础,通过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接,为当事人提供“问诊”式立案服务,实现调裁繁简各归其位;以“调”为先导,将调解工作贯穿诉前、诉中、判后全过程,多元力量聚合发力帮助当事人实质性化解纠纷;以“裁”为提速,组建专业化的速裁团队,着力打造速度和温度并存、公正与效率并重的速裁模式;以“审”为提质,院庭长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实现繁案精审,提升案件质量,切实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推动预防纠纷“第一道防线”与解决纠纷“最后一道防线”的有效衔接。
许昌两级法院“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矛盾纠纷分层递进过滤体系,促进了审判质效稳步提升。许昌市中院及中院执行局2022年被省高院授予集体二等功,民一庭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魏都区法院东城法庭、禹州市法院顺店法庭、襄城县法院城关法庭被评为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许昌市中院院长周志刚表示,下一步,许昌两级法院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向纵深开展,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努力让市域成为矛盾纠纷“终结地”,筑牢许昌全力以赴拼经济的法治之基。
相关阅读: